当前位置:

好心载亲戚遭车祸 听证助力矛盾化解

发布时间:2022-07-25

2020年11月,李舜(化名)因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看病,由于其不会开车,作为连襟的徐达(化名),好心帮忙驾驶机动车送其去医院。当轿车行驶至泗门镇329国道复线与余姚大道交叉口附近,因徐达操作不当,车头与停放在路边的一重型厢式货车左后角发生碰撞,造成李舜当场身亡、同行的李舜孙女受伤。事故发生后,徐达赶忙拨打了120和110报警。

经认定,徐达承担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,重型厢式货车的车主承担次要责任。案发后,徐达已向李舜家属赔偿5万元,并获得谅解。

本是好意施惠,却发生交通意外,造成一死一伤,日常相处友好的连襟关系出现裂痕。针对犯罪嫌疑人徐达该如何处置?这是一道法理与人情须兼顾的两难之题。为了更好地听取各方意见,近日,余姚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了一场公开听证会。


听证会邀请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村党委副书记等作为听证员参加并进行评议。会上,检察官对案件事实、证据认定、法律适用以及拟不起诉理由进行了详细介绍。听证员在全面了解案情后,各自发表了意见。大家一致认为当事人双方是亲戚关系,事发时徐达是出于好心帮忙的目的,无论从法理和人情,还是社会效果和邻里关系角度讲,适用相对不起诉处理都是恰当和合适的。

“我们双方都是亲戚关系,那天李舜让我送他去医院一趟,万万没想到发生这样的结果,以后我会好好地帮助照料李舜受伤的孙女,后续医疗费用我愿意再继续负责……”徐达说到。

对于听证员关注的赔偿问题,徐达表示愿意继续赔偿,并作出书面保证。而李舜近亲属也表示愿意谅解徐达,并相信其会继续负责后续治疗费用的。经过此次公开听证,当事人双方最终化解心结,达成和解。


近年来,余姚市人民检察院深入推动乡村检察官工作,通过调查取证、公开听证、公开宣告、带案普法等多种方式进村入社区,推动矛盾妥善化解,邻里乡风和谐,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。下一步,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推动公开听证工作,以群众“看得见、听得懂、能评价”的方式,以公开促公正,以公正促化解,实现案结事了、人和政和。乡村检察官也将继续“带案下乡”,积极能动履职,提升诉源治理效果,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检察力量。